标题搜索

华夏徽茶网

饮茶也要分民族,趣味茶俗各不同

中国饮茶历史最早,所以,最懂得饮茶真趣。客来敬茶,以茶代酒,用茶示礼,历来是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之道。

饮茶也要分民族,趣味茶俗各不同

千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,共有56个兄弟民族,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,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,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。在生活中,即使是同一民族,在不同地域,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。

饮茶也要分民族,趣味茶俗各不同

汉族的清饮

汉族是一个重情好客的民族,凡有客进门,不问客人是否口渴,是否要饮茶,总会用茶敬客,以茶示礼。汉族的饮茶一般以清饮为主,认为清饮最能保持茶的纯粹,体会茶的本色。汉民族的饮茶方式,大致有品茶和喝茶之分。大抵说来,重在意境,以鉴别香气、滋味,欣赏茶姿、茶汤,观察茶色、茶形为目的,自娱自乐,谓之品茶。凡品茶者,得以细啜缓咽,注重精神享受。倘在劳动之际,汗流夹背,或炎夏暑热,以清凉、消暑、解渴为目的,手捧大碗急饮者;或不断冲泡,连饮带咽者,谓之喝茶。

饮茶也要分民族,趣味茶俗各不同

藏族的酥油茶

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、云南、四川、青海、甘肃等地区。这里地势高亢,空气稀薄,气候高寒干旱。茶成了当地人们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,喝酥油茶便成了如同吃饭一样重要。

饮茶也要分民族,趣味茶俗各不同

藏族的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原料,再经过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。茶叶一般选用的是紧压茶,如云南的普洱茶以及四川雅安的边销茶等。制作时,先将茶叶用水久熬成浓汁,滤除茶渣,再把茶汤倒入长圆柱形的打茶筒内,再放入酥油和食盐。这时,盖住打茶筒,用手把住直立在茶筒中、能上下移动的长棒,不断搅拌,待油茶交融,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就做好了。酥油茶滋味多样,喝起来咸里透香,甘中有甜,既可暖身御寒,又能补充营养。

瑶族的油茶

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及贵州、湖南一带的毗邻地区。当地人都喜欢喝一种类似菜肴的油茶,认为喝油茶可以充饥健身、祛邪去湿、开胃生津,还能预防感冒,对长期居住在山区的民族而言,油茶实在是一种健身饮料。

饮茶也要分民族,趣味茶俗各不同

打油茶时,先将糯米、花生、大豆等配料用茶油炒出焦香时,加入从茶树上采下的幼嫩新梢入锅翻炒,当茶叶发出清香时,加入适量姜片和食盐等调料,随即放水加盖,煮沸3-5分钟,待茶汤快要起锅时,撒上少许葱花或韭段。这样才算将香中透鲜、咸里显爽的油茶做好了。由于油茶中加有许多配料,所以,与其说是一碗茶,还不如说它是一道菜。

傣族的竹筒茶

竹筒茶是傣族人们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料。傣族世代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,以西双版纳最为集中。

傣族喝的竹筒茶,其制作和烤煮方法,甚为奇特,一般可分为五道程序,现分述如下。

装茶:就是将采摘细嫩、再经初加工而成的毛茶,放在生长期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中,分层陆续装实。

烤茶:将装有茶叶的竹筒,放在火塘边烘烤,为使筒内茶叶受热均匀,通常每隔4-5分钟应翻滚竹筒一次。待竹筒色泽由绿转黄时,筒内茶叶也已达到烘烤适宜,即可停止烘烤。

饮茶也要分民族,趣味茶俗各不同

取茶:待茶叶烘烤完毕,用刀劈开竹筒,就成为清香扑鼻,形似长筒的竹筒香茶。

泡茶:分取适量竹筒香茶,置于碗中,用刚沸腾的开水冲泡,经3-5分钟,即可饮用。

喝茶:竹筒香茶喝起来,既有茶的醇厚高香,又有竹的浓郁清香,所以,喝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,难怪傣族同胞,不分男女老少,人人都爱喝竹筒香茶。

白族的三道茶

白族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,不论逢年过节、生辰寿诞、男婚女嫁,或是有客登门造访,都习惯于用“一苦,二甜,三回味”的三道茶款待客人。

饮茶也要分民族,趣味茶俗各不同

三道茶,白语叫“绍道兆”。第一道为“苦茶”,制作时,先将水烧开,再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。待罐烤热后,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,并不停地转动砂罐,使茶叶受热均匀。待罐内茶叶变黄,茶香喷鼻,即可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。少顷,主人茶水倾入茶盅,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。由于此茶经烘烤、煮沸而成,看上去色如琥珀,闻起来焦香扑鼻,但喝下去滋味苦涩,通常只有半杯,一饮而尽。第二道茶,称之为“甜茶”。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,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烤茶置水,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和核桃肉等,这样沏成的茶,甜中带香,别用一番风味。第三道茶是“回味茶”,主人将适量蜂蜜和若干粒花椒放入杯(碗)中,再冲上沸腾的茶水,容量通常为半杯(碗)。这杯茶,喝起来甜、酸、苦、辣,各味俱全,回味无穷。

饮茶也要分民族,趣味茶俗各不同

少数民族饮茶多以调饮为主,除了文中介绍的外,还有回族的罐罐茶、维吾尔族的香茶、基诺族的凉拌茶等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。我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茶习俗,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饮茶文化,成为我国茶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
注:图、文来源祥源茶,重在分享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

获取短网址


分享到: 

文章详情,华夏徽茶网,

文章详情-华夏徽茶网

文章详情,华夏徽茶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