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,是一个民族的灵魂,
非物质文化遗产(非遗)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总书记指出:"文化兴国运兴,文化强民族强" 。
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
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,
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。
保护和传承非遗,对于延续中华文脉、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。
我国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,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,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达1557项(包含3610个子项)。2022年,"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"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,涵盖15省44项国家级技艺。随着系统性非遗保护新时代的到来,全社会兴起了持续的"非遗热",非遗在乡村振兴、文旅融合、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。
作为茶产业专业品牌盛会,厦门国际茶博会肩负传承和弘扬茶文化的使命担当,以不变初心推动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,不仅是茶产业链的博览会,更是茶文化展示和交流的盛会。组委会将于2025中国厦门国际茶产业(秋季)博览会期间,推出【出诸名山·茶屿非遗】国家级非遗茶主题系列活动!
主题特展 2025厦门国际秋季茶博会期间,将特设【出诸名山·茶屿非遗】国家级非遗茶主题特展,联合九位国家级非遗制茶技艺传承人: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夷岩茶(大红袍)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叶启桐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茶制作技艺(福鼎白茶制作技艺)代表性传承人梅相靖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(碧螺春制作技艺)代表性传承人施跃文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(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)代表性传承人周祖宏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红茶制作技艺(祁门红茶制作技艺)代表性传承人王昶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夷岩茶(大红袍)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顺明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茶制作技艺(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)代表性传承人傅天龙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(西湖龙井)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茶制作技艺(福鼎白茶制作技艺) 代表性传承人林振传,以"致敬·对话·品味·传承"为叙事主线,搭建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,汇聚各方力量,共同探讨制茶非遗保护传承的新思路、新举措,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茶生活,服务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。
专场品鉴
借由传承千载的技艺和代代不息的匠心,山野草木摇身转化为地方神奇风物,一茶一风味,融合地域差异,呈现出光照与湿度、土壤与海拔、工艺与时间微妙平衡的具象表达。
现场将以小径、花植、线条构建一个光与茶香、空间与秩序的小自然场景,并联合不同茶类领域的国家级非遗制茶技艺传承人,在特展展区内推出四场【出诸名山·茶屿非遗】国家级非遗茶专场品鉴会,由非遗制茶技艺传承人或其亲传弟子现场冲泡其亲制或监制作品,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顶级非遗茶的魅力。
非遗茶品鉴官招募即将开启,敬请期待!
论坛相关详情及报名方式请关注厦门国际茶博会官方公众号,敬请期待!
驱使天下茶人们竭力奔走的, 还是对文化的传承。
能够让两千多年茶道不失, 茶业兴盛,即是圆满。
来源/厦门国际茶博会